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!手机版

热门小说阅读网 > 美文同人 > 厉害了我的国 :中国古人的经济学思维

厉害了我的国 :中国古人的经济学思维

小谷 著

美文同人连载

本书所论及的时间段跨及秦朝至清朝,作者对封建时代的研究,从论述内容上讲,不仅仅限于对经济思想、经济制度的探究,还大略讲了在农业经济思想影响下的礼制结构,以一般至特殊、思想到制度的顺序论述,探讨古人的经济学思维。

主角:   更新:2023-08-07 23:42:00

继续看书
分享到:

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

男女主角分别是的美文同人小说《厉害了我的国 :中国古人的经济学思维》,由网络作家“小谷”所著,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,本站纯净无弹窗,精彩内容欢迎阅读!小说详情介绍:本书所论及的时间段跨及秦朝至清朝,作者对封建时代的研究,从论述内容上讲,不仅仅限于对经济思想、经济制度的探究,还大略讲了在农业经济思想影响下的礼制结构,以一般至特殊、思想到制度的顺序论述,探讨古人的经济学思维。

《厉害了我的国 :中国古人的经济学思维》精彩片段

作者小谷
分类人文社科
免费章节1
简介
本书所论及的时间段跨及秦朝至清朝,作者对封建时代的研究,从论述内容上讲,不仅仅限于对经济思想、经济制度的探究,还大略讲了在农业经济思想影响下的礼制结构,以一般至特殊、思想到制度的顺序论述,探讨古人的经济学思维。
进入1911年,北京所有掌权的人们,没有一个想到他们快完蛋了。那个时代掌握大权的人留下来的日记,包括他们的回忆、他们的书信,没有一个人在10月10日之前想过大清朝快完蛋了,从上到下都没有。他们的日记整天记录的就是吃饭送礼,看上去似乎真是繁华的“盛世”。街上到处是灯红酒绿,胡同里的生意好极了,澡堂里的生意好极了,就像香港今年出版的英国爵士巴恪思尘封了68年的《太后与我》所说的,不少有权有势的人都在澡堂里忙着同性恋。这是一百年前的中国。巴恪思告诉我们晚清最后十年中王公大臣和将军们的私生活。由于缺乏旁证,他的回忆录不能完全当做信史来看待,但是也不能当做完全的八卦来看待,八卦中有信史,信史中有八卦,历史就是这样的复杂。王公大臣们的私生活是高度保密的,像巴恪思爵士这样进入他们生活核心的,才有可能看到他们的真实生活。晚清当然是一个败坏的时代,这样的时代被消灭,大家会拍手称快,没有人会为它惋惜,所以大清朝脱轨是一个意料之中的事情,只不过不在掌权人的意料之中。
1.1雨成灾,危机显
大清朝为何脱轨?真正直接影响大清朝脱轨的第一个原因是下雨,天不断地下雨。清朝末年,发生过一次巨大的灾荒,当时的人称其实二百年未有之奇灾,史称丁戍奇荒。
丁戍奇荒时间发生在光绪年间,时间大概是在1876年到1879年,其中灾荒最为严重的时间是在77年、78年,因为这两年按照传统的纪年方法,分别是在丁丑年、戊寅年,所以称这次灾荒为“丁戍奇荒”。
丁戍奇荒这次灾荒蔓延到了大半个中国,尤其以山西、河南、河北、山西、山东等五个省份等地方在灾荒最为严重,一直波及到了南方的多个省份,席卷大半个中国。尤其是山西地区,十多年的田地基本上都损失殆尽了。灾荒中死亡的人数粗略在1000万人以上,简直是骇人听闻。
光绪皇帝刚刚继位,这场饥荒就被他碰到了。1876年,先是在在广东、福建等地发生了严重的雨灾。与此同时,北方各省又爆发了严重的旱灾,农民辛辛苦苦种植的粮食基本上是颗粒无收。
光绪三年,这种状况并没有改善,反而愈加严重,在北方的九个省份,接连受灾,一发不可收拾。除了旱灾之外,蝗灾、冰雹接连不断。大灾之后,必有大疫。严重的灾荒之后,又是严重疫情。
1883年,大清国爆发经济危机,不少巨商大贾,尤其那些之前擅长资本运营的大佬们,如著名的红顶商人胡雪岩等纷纷落马。危机从金融界迅速蔓延到实业界,大量公司纷纷倒闭。当年,《字林沪报》上的一篇评论认为,造成危机蔓延的原因,除了大环境之外,“炒股炒成股东”也是问题之一:此前几年改革开放,大清涌现出来的大量的公司,令新生的证券市场风生水起,异常活跃,吸纳了数百万两白银;而雨后春笋般冒出来的股东们,却只想做个“股民”,股票“投资”市场成为股票“投机”市场。大量的借贷资金,甚至国有资金,变着法地涌入股市,争相攫取暴利,而一旦熊市登场,手中股票便成为一张废纸,债主登门逼债,“股东们”(“股民们”)遂无地容身,“为伙者亏空店本,为东(东家)者累及他人”,因此加剧了市面的震动。
在“官利”制度下,“不幸”成为股东的投资者,当然会竭泽而渔、杀鸡取卵以图短期套利。而当大清国终于有了自己的证券交易场所后,公司招股难的问题在表面上被“资本市场”大跃进所取代,但在人们踊跃,乃至疯狂抢购股票的背后,依然是视“股东”为畏途的投机心态。
夸张一点儿说,是一场雨压垮了一个朝代。
到1906年冬天,饥饿和寒冷都进入了灾区,无情地吞噬了受害者的健康和生命。根据上海的《通问报》报道:“江北徐海等地的数以千万计的饥饿人口,以及在灾区数百里因饥饿而造成的无数人死亡。”
连续几年的大雨一次次地淹没农民辛苦种植的庄稼。因雨成灾,粮食没有丰收,大米价格急剧攀升,抢米风潮到处出现。最大的抢米风潮发生在1910年4月的湖南长沙。长江流域出现四百万以上的饥民,如果仅仅长江流域有问题,黄河流域、珠江流域和黑龙江流域保证安全,大清王朝仍然固若金汤,但是老天爷偏偏要跟爱新觉罗氏作对,当长江流域大水成灾的时候,1911年夏天南京城可以划船,武汉城可以划船,同时山东巡抚告急山东缺粮,甚至连东三省也因雨成灾。鱼米之乡、江浙二省此时也出现粮食危机。少年徐志摩时在杭州府中读书,有一天去看电影,发现那么多人围在那里,原来有人在抢粮,把米店抢了,原因是大米价格太高而买不起。他电影也没看成,黯然回到学校宿舍,详细记下了那一天的所见所闻。这是一个少年学生亲眼所见,写在私人日记里面的,可信度很高。
粮食危机可以说是大清王朝脱轨的第一个主要原因,反对辛亥革命的保守者辜鸿铭写信给上海的《字林西报》说,参与武昌起义的新军,海外留学回来的革命党人还比较文明,革命有节制,但是长江流域有几百万饥民,这几百万嗷嗷待哺的饥民一旦卷入革命,革命就会失控。辜鸿铭已洞察饥荒对于大清朝的威胁了。
当时清廷度支部已没有什么钱,隆裕太后至少三次从宫中拿出现银赈灾,给江苏、四川和湖北,当革命发生以后,她一面压制革命,一面赈灾,因为饥民才是她政权最大的威胁。
因为粮食收成不好、连年歉收,导致百姓频繁借贷,以至于百姓生活愈发贫困,毕沅在给乾隆皇帝的上书中就直言指出了这种情况:\
进入1911年,北京所有掌权的人们,没有一个想到他们快完蛋了。那个时代掌握大权的人留下来的日记,包括他们的回忆、他们的书信,没有一个人在10月10日之前想过大清朝快完蛋了,从上到下都没有。他们的日记整天记录的就是吃饭送礼,看上去似乎真是繁华的“盛世”。街上到处是灯红酒绿,胡同里的生意好极了,澡堂里的生意好极了,就像香港今年出版的英国爵士巴恪思尘封了68年的《太后与我》所说的,不少有权有势的人都在澡堂里忙着同性恋。这是一百年前的中国。巴恪思告诉我们晚清最后十年中王公大臣和将军们的私生活。由于缺乏旁证,他的回忆录不能完全当做信史来看待,但是也不能当做完全的八卦来看待,八卦中有信史,信史中有八卦,历史就是这样的复杂。王公大臣们的私生活是高度保密的,像巴恪思爵士这样进入他们生活核心的,才有可能看到他们的真实生活。晚清当然是一个败坏的时代,这样的时代被消灭,大家会拍手称快,没有人会为它惋惜,所以大清朝脱轨是一个意料之中的事情,只不过不在掌权人的意料之中。
1.1雨成灾,危机显
大清朝为何脱轨?真正直接影响大清朝脱轨的第一个原因是下雨,天不断地下雨。清朝末年,发生过一次巨大的灾荒,当时的人称其实二百年未有之奇灾,史称丁戍奇荒。
丁戍奇荒时间发生在光绪年间,时间大概是在1876年到1879年,其中灾荒最为严重的时间是在77年、78年,因为这两年按照传统的纪年方法,分别是在丁丑年、戊寅年,所以称这次灾荒为“丁戍奇荒”。
丁戍奇荒这次灾荒蔓延到了大半个中国,尤其以山西、河南、河北、山西、山东等五个省份等地方在灾荒最为严重,一直波及到了南方的多个省份,席卷大半个中国。尤其是山西地区,十多年的田地基本上都损失殆尽了。灾荒中死亡的人数粗略在1000万人以上,简直是骇人听闻。
光绪皇帝刚刚继位,这场饥荒就被他碰到了。1876年,先是在在广东、福建等地发生了严重的雨灾。与此同时,北方各省又爆发了严重的旱灾,农民辛辛苦苦种植的粮食基本上是颗粒无收。
光绪三年,这种状况并没有改善,反而愈加严重,在北方的九个省份,接连受灾,一发不可收拾。除了旱灾之外,蝗灾、冰雹接连不断。大灾之后,必有大疫。严重的灾荒之后,又是严重疫情。
1883年,大清国爆发经济危机,不少巨商大贾,尤其那些之前擅长资本运营的大佬们,如著名的红顶商人胡雪岩等纷纷落马。危机从金融界迅速蔓延到实业界,大量公司纷纷倒闭。当年,《字林沪报》上的一篇评论认为,造成危机蔓延的原因,除了大环境之外,“炒股炒成股东”也是问题之一:此前几年改革开放,大清涌现出来的大量的公司,令新生的证券市场风生水起,异常活跃,吸纳了数百万两白银;而雨后春笋般冒出来的股东们,却只想做个“股民”,股票“投资”市场成为股票“投机”市场。大量的借贷资金,甚至国有资金,变着法地涌入股市,争相攫取暴利,而一旦熊市登场,手中股票便成为一张废纸,债主登门逼债,“股东们”(“股民们”)遂无地容身,“为伙者亏空店本,为东(东家)者累及他人”,因此加剧了市面的震动。
在“官利”制度下,“不幸”成为股东的投资者,当然会竭泽而渔、杀鸡取卵以图短期套利。而当大清国终于有了自己的证券交易场所后,公司招股难的问题在表面上被“资本市场”大跃进所取代,但在人们踊跃,乃至疯狂抢购股票的背后,依然是视“股东”为畏途的投机心态。
夸张一点儿说,是一场雨压垮了一个朝代。
到1906年冬天,饥饿和寒冷都进入了灾区,无情地吞噬了受害者的健康和生命。根据上海的《通问报》报道:“江北徐海等地的数以千万计的饥饿人口,以及在灾区数百里因饥饿而造成的无数人死亡。”
连续几年的大雨一次次地淹没农民辛苦种植的庄稼。因雨成灾,粮食没有丰收,大米价格急剧攀升,抢米风潮到处出现。最大的抢米风潮发生在1910年4月的湖南长沙。长江流域出现四百万以上的饥民,如果仅仅长江流域有问题,黄河流域、珠江流域和黑龙江流域保证安全,大清王朝仍然固若金汤,但是老天爷偏偏要跟爱新觉罗氏作对,当长江流域大水成灾的时候,1911年夏天南京城可以划船,武汉城可以划船,同时山东巡抚告急山东缺粮,甚至连东三省也因雨成灾。鱼米之乡、江浙二省此时也出现粮食危机。少年徐志摩时在杭州府中读书,有一天去看电影,发现那么多人围在那里,原来有人在抢粮,把米店抢了,原因是大米价格太高而买不起。他电影也没看成,黯然回到学校宿舍,详细记下了那一天的所见所闻。这是一个少年学生亲眼所见,写在私人日记里面的,可信度很高。
粮食危机可以说是大清王朝脱轨的第一个主要原因,反对辛亥革命的保守者辜鸿铭写信给上海的《字林西报》说,参与武昌起义的新军,海外留学回来的革命党人还比较文明,革命有节制,但是长江流域有几百万饥民,这几百万嗷嗷待哺的饥民一旦卷入革命,革命就会失控。辜鸿铭已洞察饥荒对于大清朝的威胁了。
当时清廷度支部已没有什么钱,隆裕太后至少三次从宫中拿出现银赈灾,给江苏、四川和湖北,当革命发生以后,她一面压制革命,一面赈灾,因为饥民才是她政权最大的威胁。
因为粮食收成不好、连年歉收,导致百姓频繁借贷,以至于百姓生活愈发贫困,毕沅在给乾隆皇帝的上书中就直言指出了这种情况:\
该章节不可预览

网友评论

发表评论

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